当前位置:铁矿石 > 机构看点 > 正文

1月17日机构看点(宏观解析)

分享到:
券商/首席 标题 主要观点
边泉水宏观与政策求真堂 外贸大幅改善存在季节性因素影响 基本结论


数据:美元计价下,12月出口同比7.6%(前值-1.3%),进口同比16.3%(前值0.8%),贸易差额467.9亿美元(前值376.2亿美元)。
人民币计价下,12月出口同比9.0%(前值1.1%),进口同比17.7%(前值3.0%),贸易差额3292.7亿元(前值2664.2亿元)。

1、12月出口当月同比大幅转正,主要原因除了外需整体企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去年基数较低以及春节因素扰动。从外需的角度看,12月全球制造业PMI整体小幅下滑,美国、欧元区、日本均在收缩区间内小幅下滑;但9月以来PMI整体企稳,表明外需仍边际改善。12月出口当月同比大幅转正主要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叠加春节因素。从我国PMI新出口订单来看,12月重回扩张区间,这可能是春节临近企业加快出口的结果。从国别来看,12月对全球主要国家出口当月同比均有改善,对美国出口同比跌幅收窄至-14.6%(前值-23.0%),对欧盟出口同比转正至6.6%(前值-3.8%),对日本出口同比-1.3%(前值-7.5%),对香港出口转正至1.9%(前值-7.2%),,对东盟出口同比升至27.4%(前值16.7%)。分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升至7.9%(前值-0.6%),来料加工贸易同比跌幅收窄至-5.1%(前值-10.1%)。分商品类别来看,钢材出口数量同比跌幅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金额当月同比大幅转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金额当月同比小幅转正。

2、12月进口当月同比量价齐升,表明内需整体确有改善,但去年基数偏低以及春节因素也是同比上升的部分原因。从数量来看,大宗商品中原油同比下行,铁矿石材同比大幅上涨,农产品进口同比整体依然维持高位,但中游产品同比有所下滑。从价格来看,整体仍呈现回暖态势,原油和金属机床加工同比回升力度明显;从PPI的角度看,12月PPI当月同比收窄与此相印证。从国别来看,我国对美国和欧盟进口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对美国进口同比上升至7.8%(前值2.7%);对欧盟进口同比升至10.0%(前值2.6%)。

3、我们认为,需要理性看待12月进出口数据好转,未来仍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整体上内外需边际改善且内需强于外需的格局基本确认,与我们此前判断相一致,但12月外贸数据可能过高的反映了需求的改善程度。12月进出口当月同比均出现大幅回升,出口回升9个百分点,进口回升16个百分点。从需求考虑,内需改善主要由国内地产和基建带动;外需方面,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依然偏弱(制造业PMI收缩区间内小幅下滑),改善仍不明显,我们倾向于认为外部环境在2Q20企稳回升。12月进出口好转部分贡献来自于低基数效应以及春节临近因素。从去年的情况看,2018年12月进出口受内外需下滑影响,同比均转负(进口同比-7%,出口同比-4%),由此造成较低基数。此外,今年春节提前,12月厂商加快贸易进度对数据形成一定扰动。由此,未来进出口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调。出口方面,2019年1月出口同比9%,整体基数较高,2020年1月春节导致工作日较去年同期更少,因此在外需改善不明显的情况下,出口可能面临回调。进口方面,同样受制于工作日的减少等因素,当月同比仍有可能再度下行。2020年进出口怎么看?我们认为,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进口改善先于出口的格局不变,净出口对GDP贡献将逐渐下降;预计2020年进口将率先回升,出口先下后上。

风险提示:1)国内需求下滑过快,拖累进口增速;2)海外市场经济增速放缓幅度超预期。
长江宏观固收 关注“猪油共振”风险——2019年12月物价指标点评 报告摘要

CPI略低预期,非食品项多数上涨;1月CPI或破5%,“猪油共振”风险上升
CPI走平、略低预期,猪价影响有所减弱,非食品项多数上涨。12月,CPI同比上涨4.5%,与上月持平,略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4.7%;CPI环比走平,上月环比上涨0.4%。CPI食品同比涨幅较上月收窄1.7个百分点,主因猪肉等肉禽价格有所回落;蔬菜、粮食价格不同程度上涨。非食品同比抬升0.3个百分点至1.3%,分项同比六涨一降,居住、教文娱等涨幅扩大,交通通信降幅收窄。
猪价上涨及“外溢效应”等,或使得CPI通胀在高位停留的时间较长,油价、粮食价格等也可能加大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储备肉投放等,阶段性平抑猪肉涨价压力;考虑到养殖周期,供需缺口依然是猪价核心矛盾。同时,中东地缘局势、OPEC+加码减产等,或推升油价中枢,加大通胀风险。中性情景下,CPI在1月破5%的概率较大,随后或逐步回落,但仍要在4%左右停留约2个季度。
得益于石油链、基数等,PPI同比降幅收窄;今年PPI或呈相对扁平“类N型”
PPI同比降幅收窄,与石油链、黑色链和基数等因素有关。12月,PPI同比下降0.5%,降幅较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PPI环比走平,上月环比下降0.1%。分大类同比来看,生产资料降幅收窄至1.2%,生活资料涨幅收窄至1.3%。主要行业同比来看,黑色采选、有色冶炼等涨幅扩大,石油开采等由降转涨,石油加工、黑色冶炼等降幅收窄,非金属采选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涨幅有所回落。
未来一段时间,基数和油价等因素或推升PPI读数;全年来看,PPI或呈“类N型”走势。考虑到供给侧改革对价格的影响有所弱化,需求走势弹性不够,预计今年PPI走势难有弹性及明显趋势,但油价影响或加大PPI不确定性。中性情景下,PPI中枢相较2019年略升,全年呈现相对扁平的“类N型”走势。
多目标平衡下,货币政策或更注重相机抉择、均衡操作,债市震荡格局或延续
控通胀、降成本、内外部均衡等多重目标下,货币政策或更加注重相机抉择、均衡操作。CPI通胀中枢的居高不下,及通胀形势的不确定性上升,仍可能对货币环境产生一定压制。与此同时,存量贷款换锚LPR等降成本措施的推进,需要降低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相配合;不符合资管新规要求的“老产品”去留、中小银行改革,及地方债务等问题,也可能是未来货币政策操作重要考量因素。
重申观点:债市震荡格局尚未被打破。短期来看,通胀预期、地方债供给、部分经济指标韧性等因素,可能对债市表现产生干扰。中期来看,宏观形势、“资产荒”背景下的再配置压力等,仍有利于债市。考虑到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监管政策逐步落地等,需密切跟踪金融监管政策对机构行为的潜在影响。
风险提示:
1.海内外经济、政策显著变化;

资讯编辑:谢文娟 021-26093051
资讯监督:唐晓揽 012-26093210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