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铁矿石 > 机构看点 > 正文

7月8日机构看点(宏观解析)

分享到:
边泉水宏观与政策求真堂 下半年地产竣工情况决定地产投资对GDP贡献能否稳定 基本结论
■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较高,超出市场预期,主要由于土地购置费增速维持高位,且建安投资回升力度较大。具体来看,1-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1.2%,较去年同期升高1个百分点,且前5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均维持在11%以上。房地产投资高企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土地购置费增速下行但依然维持高位。1-5月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34.5%下行至27.2%,但整体区间依然较高。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开始,政府加大了土地供应的同时,房企在去库存政策后期补充土地储备意愿强烈,以及销售状况并不差,导致前期土地购置费同比一直处于高位。
第二,建安投资增速由负转正。2019年2月开始,建安投资由去年累计同比-3.26%上升至今年前5月的5.49%。建安投资增速回升的核心原因在于2017-2018年房企销售了大量期房,2019年以后交房压力上升,导致房企施工力度增加。

下半年看,土地购置费拖累地产投资下行比较确定,但建安投资增速能否保持稳定,尤其是竣工面积能有多高,决定了建安投资的回升空间以及能否企稳。
一方面,土地购置费对地产投资的拖累将逐渐显现。房企拿地以后,并非立即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而是分期缴纳,因此,土地成交一般领先于土地购置费。据统计,100大中城市商品房用地成交总价一般领先土地购置费1年左右。2018年6月以后,成交总价由16.0%逐渐下滑至12月的-31.14%,说明进入2019年下半年,土地购置费将出现显著下滑,从而对地产投资形成较大拖累。
另一方面,房企融资难度未有明显改善,叠加地产销售再度出现走弱迹象,可能导致停工面积增加,竣工面积难以出现明显上行。从当前的地产融资成本和融资形势来看,整体地产企业融资并未出现明显改善;同时,在4月和5月一二线城市地产销售小幅反弹之后,当前的销售数据再度开始走弱;两者结合,意味着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可能会再度走弱。在资金来源走弱的大背景下,我们预计,地产停工面积可能大幅上升,从而导致竣工面积不及预期,建安投资上行幅度有限。整体上看,由于建安投资决定地产投资对GDP的贡献,我们预计,下半年建安投资将难以进一步上行,但有望保持3-5%的增速,对GDP的贡献较上半年边际有所走弱。

■中观层面,7月生产依然偏弱。从需求来看,7月以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销售面积同比涨幅收窄;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由涨转跌,土地成交总价同比涨幅收窄;6月乘联会汽车零售同比由跌转涨。从生产来看,7月以来六大发电集团日均煤耗同比跌幅扩大;全国高炉开工率均值同比跌幅扩大。从价格来看,7月以来原油、钢铁价格均值上升,水泥和有色价格均值下跌,预计7月PPI环比为负,PPI同比继续下行;7月以来猪肉和蔬菜价格均值上涨,水果价格均值下跌,预计CPI环比小幅上涨,CPI当月同比维持高位。

■金融市场方面,资金价格下降,债券收益率下降,人民币微贬,全球股市上涨,国内工业品整体下跌。货币市场方面,上周央行净回笼资金3400亿元。资金价格下降。债券市场方面,到期收益率下降,期限利差整体分化,信用利差整体走扩。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微贬,美元指数上涨,即期市场交易量上升。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方面,全球股市上涨,黄金价格上涨,原油价格下跌,国内工业品价格整体下跌。

■风险提示:财政宽松力度不足、货币政策过紧、信用进一步收缩、房地产行业出现风险
长江宏观固收 高杠杆与稳增长 报告摘要
理性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关系,“走老路”并非优选、加快转型才是正途
1季度GDP“企稳”背后,我国杠杆率较去年底提升5.1个百分点。高杠杆背景下,大部分新增融资需要用于付息,而无法真正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依靠稳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周期复苏,成本或较高。今年1季度,我国GDP增速“企稳”的背后,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去年4季度大幅抬升5.1个百分点至248.8%;其中,政府和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提升较为显著。
杠杆率抬升背后的信用扩张,主要集中在基建、地产等部门,与“财政前移”的逻辑相匹配。年初以来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持续回升,主要得益于棚改资金节奏前移、积极财政加快基建类投放等财政节奏变化,前4个月财政支出占全年预算数比重已达32.2%、创近年来新高。但是,财政支出前移、收入承压,使得部分区域财政平衡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地方经济的不确定性或被市场低估。
本轮稳增长是在高杠杆背景下推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考虑到我国宏观杠杆率总体偏高,本轮稳增长与传统周期的稳增长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前我国对杠杆问题的认识已较为理性,政策的主基调始终是“稳中求进”;稳增长更加强调定力,“调结构”才是政策中长期的方向。这或许意味着,在高杠杆背景下,本轮稳增长的意愿和空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市场高估。
当前,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高杠杆与稳增长的关系;“走老路”的传统稳增长模式并非优选,唯有加快结构转型升级才是正途。短期来看,保持货币松紧适度,通过稳增长以时间换空间,为结构转型营造一个相对平稳的宏观环境;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税负,激发经济内生活力。中长期来看,只有保持战略定力、加快制度改革和产业升级,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型的高质量增长。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或监管政策出现大幅调整;
2.海外经济政策层面出现黑天鹅事件。

资讯编辑:沈兴波 021-66896851
资讯监督:唐晓揽 021-26093210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