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金融化的冷思考:业内称需警惕背后风险

2013-10-11 09:14 来源:钢联资讯

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上市时间的逼近,“铁矿石金融化”再度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有业内人直言“价格金融化后,钢企不会受益的,只会买单”。那么,作为避险工具的“中国版”铁矿石期货,会否成为游资的“炒作场”?制造业的利润会否被吞噬?来听听业内人士的“冷思考”。

利润被吞噬?

2010年,长协机制被打破。从季度定价、现货定价、指数定价,以及即将推出的铁矿石期货,铁矿石金融化速度逐渐加快。当前,铁矿石价格正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传统定价机制,逐渐向金融化趋势转变。

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从金融化趋势上看,铁矿石期货的推出是一种必然,国内钢铁企业应研究利用铁矿石期货等现代化金融手段,有效对冲资源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另一方,也需要关注金融化带来的风险。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宝钢集团副总经理戴志浩就此表示,从整个产业的角度来看,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钢铁产业链的金融化,金融化并不是解决产业链和产品定价问题的唯一选择。

他认为,金融资本进入的本质是:瓜分产业链上下游的利润,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被金融化后,上下游在一定程度上均失去了定价权。

国内最大的冶金矿山企业——鞍钢集团矿业公司总工程室主任高岩在日前召开的一次矿石会议上也明确表示,近年来,铁矿石市场的金融化趋势越发明显。从长协定价到指数定价,到目前不少机构推出的期货定价,“说是会平抑铁矿石价格,我个人认为,价格金融化后,钢企不会受益的,只会买单”。

他认为,价格金融化后,制造业的利润会被吞噬。而国际矿业巨头也会以周期性的低矿价,作为打击其它企业的竞争手段,而国内一旦需求增大、钢价攀升时,国际矿价就会快速提升。

“目前,世界三大矿业巨头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比例高达70%以上,基本控制了全球铁矿石贸易,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还难以撼动。”

“价格金融化后,制造业的利润会被吞噬。而国际矿业巨头也会以周期性的低矿价,作为打击其它企业的竞争手段,而国内一旦需求增大、钢价攀升时,国际矿价就会快速提升。”他进一步表示。

2012年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5家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6.2%,利润占35.6%。与之相对,267家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企业收入总额的41.1%,利润却仅占20.2%。

国际钢铁协会高级研究员钟绍良也认为,三大矿山的供给集中度仍较高,它们有能力阶段性地影响现货价格,进而进一步通过期货市场得到反映。“期货市场是一个博弈市场,与金融资本相比,产业资本难以在博弈中取胜,将失去一部分利润。”

会否推升铁矿石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还对铁矿石期货上市后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与推高价格表示了担忧。

“在铁矿石现货市场上,尽管供给有所增加,但垄断态势短期难改,市场竞争仍不充分,供给方仍具备影响价格的优势,期货市场可能会强化这种影响,”市场人士表示。

“任何一种大宗商品,只要金融化倾向越严重的,波动的频率就会越快。只有这样,很多炒家才能从中获利。从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而言,金融化是资源、利益、风险不断博弈与分配的过程。”

世界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澳大利亚FMG的一位商务代表认为,“铁矿石期货上市后,供给层面不会发生变化,但期货市场会带来一定的需求,这可能推升铁矿石价格。”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未来出现供求关系的逆转,但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对铁矿石的需求相对刚性,且缺失话语权,短期内供需双方还存在一定的博弈空间。

机遇or挑战?

不管怎样,金融化作为一种趋势,国内钢企唯有顺应潮流。

一位国内大型钢企的决策人提出,不能将期货当成盈利工具,要从周期上和趋势上加以把握,进行套期保值来防控风险。

宝钢集团副总经理戴志浩表示,对单个企业来说,金融产品只是提供了价格风险的一种对冲工具,当把工具用错的时候,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对钢铁企业来说,合理适度、坚持套保是使用金融工具的一个原则。

不过,据了解,对于如何有效地利用期货等金融产品而言,钢铁企业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当前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仍处于“探路”阶段。

事实上,对于国有钢铁企业而言,参与其中或许并不容易。国资委2009年3月份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监管的通知》称,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资产负债率高、经营严重亏损、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不得开展金融衍生业务。

此外,人才,也是中国钢厂面临的最大问题。FMG的商务代表就此认为,中国钢厂缺乏铁矿石期货领域人才,很难“玩过”金融资本。

“市场在不断向前发展,铁矿石金融化所带来的,将会是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甚至就业形势上新的变革和机遇。”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