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teel:铁矿石进口量居高不下的态势能否持续

2009-04-13 10:56 来源: 我的钢铁

据海关统计快报显示,3月份我国铁矿石进口总量达到5208万吨,继2月份创下历史新高后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如此算来,第一季度我国铁矿石总进口量已达到13153万吨,如果后期保持这一水平,全年进口量将会达到52612万吨,这将比2008年的44366万吨高出18.6%。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我国钢铁产量比去年至少下降5%,而在进口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此下降自然意味着国产矿所拥有的份额再次受到挤压,这显然与此前大家的预期和希望看到的局面有所不同。

问题的关键是,未来我国铁矿石能否保持这样的态势?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国的铁矿石进口依赖度究竟是上升还是会出现下降?如果进口维持上升态势,那是否意味着国内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刚刚形成的地位又要遭到削弱?以下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近几个月来铁矿石进口量逆势攀升的原因

1 钢材市场持续数月的暂时性回暖和对未来的过分乐观

考虑到从签订合同、组织船只、海洋运输到矿石到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大致可以认为3月份庞大的进口量仍然反映了这一状况,即2月份之前国内钢材市场持续3个多月的回暖导致钢厂对铁矿石需求增加以及钢厂和贸易商对后市的过分乐观。

就钢材需求而言,去年10月底,钢材价格在前期的暴跌后开始出现技术性反弹,而由于这一阶段钢厂减产力度较大,钢材供需压力不大,钢材市场在随后的12周内持续保持上扬态势。看到钢材市场开始好转,下游用户也开始补充先前消耗得差不多的库存。同时由于政府出台多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对后市非常乐观的情况下,不少贸易商向钢厂和同行订货空前积极,造成下游需求已经出现实质性好转的假象。

就钢材供应而言,由于钢材市场的逐步回暖,不少钢厂已由前期的亏损转向可以赢利,因而纷纷复产,导致铁矿石需求上升。况且,相当数量的贸易商和钢厂对数月之前铁矿石欲求难得的情景记忆犹新,觉得当时的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过于便宜,多采购一些肯定不会吃亏,由此导致进口量空前上升。

2 进口矿在满足冶炼需求上原本就比国产矿具有优势

根据多年的实践和原料资源供应状况,目前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高炉的炉料结构基本上是高碱度烧结矿搭配一定比例的酸性球团矿或块矿,而在一些中小企业,高炉入炉料中烧结矿占有绝对比例。这一炉料结构决定国内钢铁企业对富粉矿的需求量较大。

由于国内铁矿石资源大多为贫矿,必须经过洗选成为精矿,并经过造块处理后才能供高炉使用,这些精矿(85%以上为磁铁矿)由于粒度较细,单独用于生产烧结矿效果不好,只能与粉矿配合使用,而将其用于生产球团矿则比较理想。然而,由于不少独立矿山受工艺和设备的影响,加工出的铁精矿品位不高,且作为造球精矿其粒度又显得过粗,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受到限制。

国外的铁矿石以赤铁矿为主,多数为富粉矿或块矿,粒度合适的富块矿可以直接加入高炉,而富粉矿则是生产烧结矿的理想原料。2008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4.436亿吨,其中粉矿占76%(包括8.8%的精矿),块矿占19.4%,球团矿占4.6%。

同时,铁矿石供应和性能的稳定对于保障冶炼生产的稳定进行和降低能耗至关重要。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矿山企业规模较大,供应稳定;铁矿石开采和处理自动化水平较高,矿石物理和化学成分波动较小。相比较而言,国内大部分矿企规模较小,矿石供应波动较大。

由此可见,国外铁矿石比国内铁矿石更适合于目前国内钢铁生产,在同等条件下,钢厂肯定希望采购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地的进口矿。

3 供应宽松使得进口矿的优势得以逐步显现

在去年上半年之前,由于铁矿石产量的增长跟不上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国内钢铁企业依靠国产矿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大量采购进口矿。但出口量大的澳大利亚和巴西矿山生产的铁矿石被国内规模较大的前几十家主要钢铁企业通过长期供货协议锁定,这些矿山不愿,也用不着与中小钢厂打交道。尽管前几年其价格相对较低,但中小钢厂没有办法获得这些资源,只能从周边采购铁精矿来进行烧结。国内大型企业的铁矿石来源主要是进口协议矿,加上部分自有矿山生产的矿石,其余不足部分在现货市场上采购。与此同时,众多的中小钢厂只能从现货市场上采购国产矿或印度矿,导致国产矿和印度矿价格高企,其价格远远高于长期协议矿价格。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需求不足,印度现货矿价格持续下降,明显低于国内矿石价格。同时,澳洲、巴西供应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大幅降价促销,其在国内港口销售的价格与印度矿差不多,有的甚至更低。这样,中小钢厂也可以像大钢厂一样相当容易地获得澳大利亚矿和巴西矿,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因而当然是求之不得。

然而,由于国产矿总体生产成本较高,甚至比印度矿的成本还高,在价格竞争中自然处于劣势。铁矿石价格的大幅下跌已导致国内矿山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不少出现亏损。由于目前的矿石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多数矿山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此外,由于一些企业与船公司鉴订了中长期的租船协议还在有效期之内,钢厂不采购进口矿,这些费用仍然要承担的。不少企业在自身铁矿石库存较高的情况下,仍然在源源不断地进口铁矿石,与此也有一定关系。

二、未来的趋势如何

1 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将会持续上升

由于国外铁矿石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产能扩张明显。且欧洲等地钢铁企业减产力度加大,多余的铁矿石只能依靠中国来消化,这将对国产矿形成冲击。

未来数月,不管海运铁矿石谈判完成与否,进口矿的价格均要低于国产矿价格,进口矿比国内矿石更有优势,因而将成为钢铁企业采购的优先考虑对象。虽然我国粗钢和生铁产量将比2008年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对铁矿石的需求也将减少,但国内钢铁企业的铁矿石进口量将难以减少,相反,进口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国产矿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将会持续上升。

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港口贸易和铁矿石进口仍然较为活跃,第二季度的铁矿石进口量仍会保持较高水平,不过,估计后期的进口量不可能持续这么大,应该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2 澳矿比印度矿和巴西矿更有优势

过去几年来,我国铁矿石进口来源地主要是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三者的进口量占我国总进口量的85%左右,其它国家的进口量约占15%。在2001-2008年之间,在铁矿石进口总量中,澳大利亚矿占39.4%,巴西矿占24.1%,印度矿占21.7%。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矿石总量始终保持第一,从巴西进口的矿石基本居于第二位,印度矿位居第三,但在2005和2006年,印度矿进口量超过巴西矿数量。

影响我国从国外各地区铁矿石进口量的因素很多,包括离岸价格、海运费、矿石质量、供应的稳定性、服务质量、信誉度等,对于不同企业,其所注重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总体而言,巴西矿品位最高,杂质含量低,但运费较高;澳大利亚矿和印度矿质量差不多,但澳大利亚矿供应较为稳定、供应商信誉相对更高,港口及运输条件相对较好,运费要低。所以,在供应相对过剩的情况下,澳大利亚优势最强,巴西矿次之,印度矿的竞争力最弱。

三、国内矿山和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

既然未来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度会保持现有水平或呈进一步上升态势,这与许多人想象的情形并不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所处的地位将会下降。实际上,由于全球钢产量大幅度下降,前几年矿山大规模扩产形成的产能也将会释放,铁矿石供应明显大于需求,买方市场已经形成,钢厂在价格上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由于其它各地需求下降,原本流向欧洲、日本等地的铁矿石都转向中国,如果说我国钢铁行业对进口矿的依赖度在增加,倒不如说铁矿石出口地矿山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依赖度在增大。

对于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来说,应以满足生产需求为基础,不能盲目进口矿石。一些没有球团矿生产能力的企业可以在当前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乘机多进口一些块矿或球团矿,以降低成本。

对于矿山企业来说,加强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同时,矿山企业应在追求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精矿的细磨程度和含铁品位,或加工成球团矿,这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满足了钢厂对球团矿用量增加的需求。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 曾节胜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钢联数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