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相看铁矿石谈判

2006-06-09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即将落下帷幕,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再次“被动”地接受19%的涨幅已成定局,中国钢铁企业一致追求的“话语权”“定价权”最终破产;在国人上下一片声讨CVRD和抱怨声中,本人愿发表几点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关于“成败”
    “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次谈判虽然没有达到中国企业的要求的目的,但中国企业的强硬态度也使得这次谈判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当然也是铁矿石的最大消费国。同石油一样铁矿石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转;政府给予特别关注自然无可厚非;但传统思想无疑使宝钢背上政治思想包袱,宝钢的决策不一定完全按照市场要求做决定。其实铁矿石谈判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商业行为,任何一方都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商业利益;商业上的讨价还价没有成败。这次中国企业没有达到谈判目的的原因除了缺乏谈判经验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供求关系。
     CVRD在这次谈判中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迂回战术使中国企业陷入不利地位,接受19%涨幅在所难免。我们在感叹CVRD高超的谈判技术之余也不得不反思我们自身的问题。首先是宝钢的代表性;众所周知,宝钢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消费者,也是最大的铁矿石贸易商。而铁矿石的谈判总量和额度分配又是各个企业单独与供应商确定;这样就是其他钢铁企业并不完全信赖宝钢谈判,宝钢只能代表中国钢铁企业表达价格意向;其实在谈判之前,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和供货商就供货计划签订了“意向性”合同。供货商早已为自己找到了用户,而他们的价格是根据全世界范围的供求关系制定的;这样就使宝钢在谈判时的权威性大大打折扣。这也是宝钢在谈判时的最大软肋。其次是谈判地位不对称;宝钢代表中国企业谈判的只是价格,购买量决定权不在宝钢,而三大供应商则处于绝对垄断地位且相互协调。但依靠政策使一些企业垄断国内市场也不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垄断并不能完全左右市场,更何况铁矿石价格是全球性的。石油、氧化铝就是最好的例子;石油由中石化、中石油垄断经营,氧化铝由中国五矿、中铝等几家公司垄断经营,而石油、氧化铝年年涨价。再者,铁矿石定价机制和供应上的垄断格局早已存在,三年前铁矿石销售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垄断不是决定谈判价格的根本因素。但是,如果中国企业能有效地组织起来,先将进口数量和额度分配定下来,再统一委托宝钢参与谈判;我相信一个决定4亿吨铁矿石购买权的用户与三大供应商之间是足够权威的。另外,由于近几年国家对钢铁行业的限制性政策,也使一些中小钢铁企业为避免关停而虚报产能;虚报的数字亦不算小,使宝钢在谈判的同时,国内钢铁产量和价格却在不断增长,宝钢所提供的有关钢铁产能过剩、铁矿石供大于求的数据难有说服力。
    2. 关于“定价权”问题;其实铁矿石谈判等同于我们买衣服时的讨价还价,最终定价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铁矿石的有限性是我们的后顾之忧,但铁矿石专用性也是供应商的后顾之忧;供需双方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再说世界铁矿石储量短期内并不是问题,铁矿石的替代品废钢会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增加;价格也会随供需关系的变化而转化,价格的涨跌就再正常不过了。至于被动接受谈判价格,主要是由于目前的谈判机制决定的,我们既然接受了目前的谈判机制,就没有理由拒绝人家的谈判结果。无论新日铁还是蒂森克虏伯,他们谈判时代表的是自身的利益;优先为自身企业创造最大的商业利益是企业的根本特性。我相信他们不可能在铁矿石主要供应商企业中都占有较大股份,涨价也是他们不愿看到的。再说投资要求回报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抱怨别人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时要不断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如果当初宝钢及时改变谈判策略,也许不会是今天的结果,他们还会感激涕零的。
    3. 关于“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要参与全世界范围内竞争;优胜略劣汰是市场的基本特性。目前的铁矿石谈判机制有其不合理性,但相对公平;即一家达成协议,其他均参照相同的价格执行。使世界钢铁企业能够使用近乎相同的铁矿石资源和成本。但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巨大国内市场和廉价劳动力,中高端产品生产技术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淘汰世界上其他钢铁企业。中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需要政府和行业通过提高技术、资本和环保标准,依靠市场来淘汰高能耗、高成本的低端产品和小企业。而靠政府力量重组而成的大企业很容易造成不幸联姻,毕竟企业和人一样,成长和成熟都是需要过程的。
    
    (Mysteel.com资讯部撰稿,请勿转载 姚克玄)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